黄仁勋着唐装出席链博会,谈AI未来与中国角色:从GPU到全球生态基石

大模型之家讯 在7月16日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上,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以一袭中式唐装现身,脱去了他标志性的黑色皮衣。

黄仁勋着唐装出席链博会,谈AI未来与中国角色:从GPU到全球生态基石

黄仁勋表示,这是他首次参加链博会,深感中国供应链体系之“奇迹”,并称:“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向供应链企业介绍英伟达。”他回顾了英伟达从一家小型初创企业起步,通过GPU推动PC游戏产业发展的历程,强调1999年公司发布全球首个可编程图形处理器,是“进入加速计算新时代的起点”。

“从GPU到AI平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重新定义

在主旨演讲中,黄仁勋回顾了英伟达从图形处理起家的历程,强调了GPU如何从3D游戏引擎演化为AI基础计算平台的关键节点:“我们首次开发出了GPU硬件——

事实上,在AI成为全球竞争核心要素的今天,英伟达所提供的,不仅是芯片,更是一种基础设施的标准化能力。这种“平台化”的定位,使其从一个硬件公司,跃迁为连接科研机构、科技公司与产业终端的中枢节点。

黄仁勋特别提到一个时间节点——2016年。他回忆道:“我们交付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DGX-1,我亲自将其送到OpenAI——当时还只是旧金山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型初创公司。”彼时的OpenAI刚刚起步,探索AlexNet等早期神经网络模型,而DGX-1则成为其AI训练的起点。几年之后,ChatGPT与GPT系列模型重塑全球对AI的认知方式,英伟达则以幕后“计算引擎”的身份成为这一浪潮的深层支撑者。

在谈及AI的演进时,黄仁勋表示,从Kepler架构到Blackwell架构,英伟达持续推动系统和算法的迭代优化,打造出“驱动全球AI生态的计算平台”。他强调,AI不仅重新定义了计算方式,也引发了“从人类编程到机器学习的范式转变”,并正在成为新一代基础设施,“如同电力与互联网之于过去”。

黄仁勋的表述强调,AI并非只是软件或算法的局部革命,而是一次系统性重构。从芯片架构到计算平台,从开发工具到生态支持,英伟达试图搭建的不只是硬件基础,而是一种新的“AI基础设施逻辑”。

中国AI企业整成全球发展催化剂

他特别指出了中国企业和开发者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影响力:“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名开发者投身AI创新,DeepSeek、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公司的产品具有世界级水平。”他称,中国的开源AI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标准合作与全球化发展”。

这一判断并非溢美之词。事实上,中国在大模型、开源框架与语义计算上的进展近年来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形成了以“应用为先”推动模型工程化的独特路径。黄仁勋称:“中国的开源AI是全球进步的催化剂,以至于全世界各个行业都有机会加入到AI革命当中。”

他同时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开源很关键,对人工智能的安全也至关重要,所以我们需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国际标准合作。”

供应链视角下的AI:下一场工业革命

作为本次链博会的主宾嘉宾之一,黄仁勋在演讲中也特别从供应链角度谈到AI的未来角色。他指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基础设施,就像AI革命之前,电力和互联网的重要性一样。”

他透露,目前中国已有数百个数字孪生研究项目正在进行,运用AI优化工厂设计和自动化运行。“很多机器人是通过英伟达的Omniverse训练出来的,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可以有效保障安全。”他进一步预测,未来10年内,将出现“能够理解物理世界并执行任务的AI”,与人类并肩工作,推动制造系统从流水线式机械转向柔性智能协作。

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制造逻辑的进化,更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和增长机遇”。

在人工智能这一改变文明进程的力量前,语言、文化与技术之间的界限被不断重绘。而中国,作为这场技术浪潮的重要参与者,正与全球创新力量一道,推动这场深刻而复杂的变革继续向前。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moai.com.cn/archives/11398

(0)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2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