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Meta以143亿美元收购了Scale AI 49%的股份。这笔交易一度震惊硅谷,被视为双方在AI赛道上强强联合的标志。但如今,合作过程中出现的摩擦正逐渐浮出水面。
高管离职,团队磨合受阻
据TechCrunch报道,Meta与Scale AI在团队整合和业务协作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受关注的是人事层面。原本随Scale AI前CEO Alexandr Wang加入Meta的高管Ruben Mayer近期已选择离职。他曾任Scale AI的生成式AI产品运营高级副总裁,加入Meta后负责数据运营团队,而并非核心的TBD实验室。这一安排被外界解读为Meta在内部架构上并未给予Scale AI团队预期的核心地位。
尽管Ruben Mayer本人后来澄清,自己从第一天起就是TBD实验室成员,离开仅因个人原因,但关于“团队融合存在裂隙”的猜测并未因此消散。与此同时,部分随Scale AI进入Meta的高管也未能进入TBD实验室核心岗位,加剧了外界的关注。
数据价值未兑现,Meta另寻他路
除人事问题外,业务层面的摩擦更加引人注目。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Meta的TBD实验室正在与多家第三方数据标注供应商合作,其中包括Scale AI的竞争对手Mercor和Surge。Meta内部研究人员甚至对Scale AI的数据质量提出批评。
外界普遍认为,Meta当初引入Scale AI及其管理层,不仅是为了数据业务,更是为了借助其人才储备强化AI研究。然而,当前的情况显示,预期中的优势尚未完全实现:既没有在超级智能实验室中形成协同效应,也未能充分发挥Scale AI原有的数据价值。
双方承压,合作成效存疑
对于Meta而言,近几个月内部震荡不断。从大规模高薪挖人,到短期内多次重组AI部门,再到核心员工和新引进人才的相继离职,动荡迹象频繁出现。
Scale AI则在核心团队被挖角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裁员,约200名员工(占总数的14%)被解雇,并终止了与500名承包商的合作。同时,由于与Meta形成竞争关系,其原有的大客户OpenAI、谷歌等也已终止合作。尽管近期Scale AI获得了一份价值9900万美元的政府合同,但整体局势依然充满不确定性。
外部合作频现,Meta路径更趋开放
值得注意的是,Meta近期被曝计划在年底前推出新模型。但由于此前Llama 4带来的负面影响,公司内部甚至讨论过在自家应用中引入谷歌或OpenAI的模型,以弥补技术与口碑上的压力。这一消息也引发了外界对Meta“天价挖人后仍需依赖外部模型”的质疑。
与此同时,Meta首席人工智能官Alexandr Wang宣布与图像生成公司Midjourney达成合作,并计划将其技术应用于未来模型中。此前还有工程师透露,Meta内部部分开发环节已从自家Llama切换至Anthropic的Claude Sonnet。这一系列举动显示,Meta在模型战略上正采取更加开放和多元化的路径。
从目前情况看,Meta与Scale AI的合作远未达到外界预期。双方如何在未来找到新的平衡点,将成为观察其后续发展的关键。
原创文章,作者:何 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moai.com.cn/archives/1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