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vs陪诊师,谁来为“患者”的健康买单?

大模型vs陪诊师,谁来为“患者”的健康买单?

作为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石,医疗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相关服务毋庸置疑的算作好“生意”。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推出上海市首个“AI陪诊师”,名为“公济小壹”,并正式上线支付宝。

据悉,“公济小壹”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采用数字虚拟人作为交互载体,服务包括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等。此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大模型辅助医生生成电子病历,可使病历书写从10分钟缩至15秒,这在全国医疗行业内尚属首次。

大模型vs陪诊师,谁来为“患者”的健康买单?

图源:支付宝

近来,人工智能技术已进入落地应用的阶段,深刻改变着用户的生产与生活。同时,在热度持续攀升的今天,AI+也开始在医疗应用场景中不断渗透,为整个医疗行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去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损伤手机智能筛查系统上线,婴幼儿看3分钟动画,就能检测16种常见致盲眼病,准确率达85.9%;

一年以后,北京天坛医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合作创建“龙影”医学影像大模型,基于该模型研发的首个“中文数字放射科医生”平均生成一个病例的诊断意见仅需0.8秒;

如今,随着首个AI陪诊师的正式上线,不仅标志着医疗领域开始全方位向AI+过渡,也预示着医疗服务模式正在从医患两端进行服务变革。

只是,AI陪诊师能对每一场至关重要的健康交易负责吗?

市场规模广阔,AI陪诊师受益于银发经济

乍看之下,AI陪诊师属于AI+医疗的一种,但仔细琢磨后可以发现,AI陪诊师需要一定的场景,它非传统意义上的粗犷式智能结合,且需要具备相应的“门槛”。

一方面,从2015年创业热潮的雏形初现,到如今的高歌猛进,陪诊师的服务内容早已超越了简单的陪同看病,开始向康复护理、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过渡。

大模型之家注意到,在繁忙、快速的工作与生活节奏之下,医院就医开始成为不少在职员工的“首要难题”,孩子生病请不下来假?妻子异地就医无法陪同等等,均成为了陪诊员这一职业诞生的“催化剂”。对有就医需求的患者来说,陪诊是多方面的支持者和助手;而对相关机构及从业者来说,于舆论,这是流量池;于商业化,更是现金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社交平台上,诸如陪诊单身白领、宝妈等帖子随处可见。

另一方面,受益于银发经济,老年人就医保健市场商机逐渐凸显。像旅游品牌就瞅准了银发市场,推出了针对老年人行程制定的“旅行定制师”;而很多知名品牌也陆续推出老人细分品类的产品,比如三只松鼠就推出了老人零食。由此,我们看到,众品牌正在努力催熟银发经济服务市场,而随着银发老师人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多数品牌从中受益。

所以说,依靠人工陪诊师为服务原型的AI陪诊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一代用户对于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接受度,而其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场景性,也让AI陪诊师在出现后并迅速被市场接受的同时,收获了资本的青睐。

换句话说,AI陪诊员的成熟市场存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未来是否会像大众所构想的发展模型一样前进还未可知。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陪诊服务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陪诊服务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预计到2024年,中国陪诊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以上。同时,大模型之家查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它说明了如今陪诊服务市场的需求。天眼查数据显示,天眼查上,与“陪诊”相关的检索结果达1500多条。

定价、社交智慧等,AI陪诊师要走的路还很长

事实上,虽然AI陪诊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满足了用户在就医流程中的相应需求,但结合此前陪诊发展阶段不断爆出的问题来看,AI陪诊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仍然需要规避几个问题。

首先是定价问题。这里大模型之家以“家人陪伴”平台为例。其的服务范围相当广泛,囊括单次收费188元的“陪诊服务”到960元/次的定制服务。反观AI陪诊师,纵使现阶段其凭借在价格上的“碾压式”优势完成了对“陪诊师们”的一次“踢馆”,为其收获了无数好评,但仍需要面对如何长期维持这一价格优势的难题。同时AI陪诊师的运营成本可能随着技术升级、数据维护、系统优化等因素而变化,这就要求其定价策略必须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大模型vs陪诊师,谁来为“患者”的健康买单?

来源:家人陪伴

其次,AI陪诊师在收集和处理患者数据时必须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患者隐私的保护,以免其成为不法分子的违规工具。大模型之家注意到,目前,已经出现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而这,在AI陪诊师上也同样适用,且AI陪诊师代表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最后,AI陪诊师缺少“社交智慧”。虽然其在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等服务上更加便捷,且具有“权威性”背书,极大地提升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但在就医情感陪伴,就医帮助(如腿脚不方便需要代排队)上仍存在极大的进步空间。

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是,虽然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大模型辅助医生生成电子病历,但AI在任何维度上都无法完全代替人类医生,本质上是对医生的生产力进行减负,实现双方相辅相成形成合力。

写在最后

诚然,在这场大模型与人工陪诊员的竞逐中,我们不仅要考虑谁来为患者的健康买单,更要考虑如何确保这项技术的发展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而AI陪诊师的未来,也势必需要行业内外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提升AI的社交智慧、明确责任归属等朝着一个更加高效、安全、人性化的医疗陪诊服务体系迈进。

当然,无论是AI陪诊师还是人工陪诊员,他们服务的终极目标都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有温度、有质量的医疗服务。大模型之家相信,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AI陪诊师的发展之路虽然漫长,但仍然值得我们共同期待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欧 玉娇,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moai.com.cn/archives/6241

(0)
上一篇 2024年7月8日 下午1:29
下一篇 2024年7月9日 下午4: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