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维持非营利控制权,转型为公益性公司

大模型之家讯 5月6日,OpenAI宣布其营利性子公司将正式转型为“公益性公司”(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PBC),回归由非营利组织控制的架构体系。这一结构转型意味着OpenAI将和Anthropic、xAI等新一代AGI公司在治理结构上保持一致,走上一条不以资本回报为唯一目标的发展路径。

OpenAI维持非营利控制权,转型为公益性公司

新的OpenAI将由最初的非营利组织继续控股,担任转型后PBC的最大股东。这一变化不仅象征着Sam Altman与其团队对“民主化AI”的长期承诺,也展现出他们在权衡资源获取与使命坚守中的微妙平衡。OpenAI的董事会表示,他们将在持续对话中,与包括加利福尼亚和特拉华州总检察长办公室在内的多方合作,确保治理机制的合法性与稳健性。

值得注意的是,转型后的PBC仍将允许员工和投资人持有普通股,且其股权价值不设上限。这种架构设计,一方面有助于吸引长期资金,另一方面也暗含对AGI未来商业化潜力的深度押注。而曾经被解雇又重返CEO之位的Sam Altman,依旧不持有OpenAI股权。这个细节,再次强化了他试图在理想与资本之间保持某种距离的姿态。

Altman在一封致全体员工的信中坦承,当初创办OpenAI时,他们并不清楚如何构建一个对全人类有益的AGI。“我们坐在厨房餐桌旁讨论研究方向,根本没有想过商业模式。” 彼时的他们甚至未曾预见,如今AI能帮助医生决策、学生学习、程序员创作,乃至于解决医疗难题。

如今,面对系统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和用户需求,Altman公开承认OpenAI的愿景已经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可能数万亿美元”的资源投入。也因此,公司结构必须更适应资本市场规则,却又不偏离其“服务全人类”的初心。他将这种矛盾统一定义为“民主化AI的路径”,即使其代价是承认过去所坚持的“利润封顶公司”模型已不再适用。

Altman在信中表露出一种温柔而清醒的理想主义。他相信,人类社会仍然能以正压倒恶。即便AI不可能完全被善意使用,他也坚持交出强大工具的使用权,让公众而非精英团体来决定如何使用它。他鼓励更强的开源能力,更宽容的使用自由,甚至在道德立场上也不再执着一致。

但要将这样的结构转型落地,理想显然不是唯一推动力。据多方消息人士透露,OpenAI当前结构性调整的最大阻力来自微软。作为投资超过137亿美元的战略股东,微软要求确保自身权益在结构变更后依然受到保障。由于OpenAI只和微软等早期关键投资人拥有方案投票权,这让谈判极其集中且敏感。

与其他投资人不同,微软与OpenAI之间存在复杂的许可与收入分成协议,使其既是股东也是业务绑定方。这种双重身份,在OpenAI选择转向PBC结构后,显得更加棘手。据透露,微软目前正就合同条款、股权安排等多个细节展开密集协商,尚未完全放行此次重组方案。

与此同时,软银集团据称已准备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投入300亿美元。这意味着OpenAI即便在微软处暂时受阻,依然可能获得其他资本加持。但真正的关键不只是钱从哪里来,而是控制权应由谁来握。

OpenAI的这场自我重构,不仅是制度上的调整,更是一场价值观与治理逻辑的深度博弈。在“造福全人类”的使命口号背后,是对资源主权、决策权与技术控制边界的再定义。Sam Altman所描绘的“全球大脑”愿景,并非技术理想的终点,而是一条充满伦理困境、市场力量与人类选择交织的不归路。

AGI从来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OpenAI是否真能在非营利的壳下保有足够的灵活性与耐力,穿越这个AI时代的剧烈波动,还远远没有定论。毕竟,理想和资本的较量,从未真正停过。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moai.com.cn/archives/10238

(0)
上一篇 6天前
下一篇 41分钟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