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智能体元年已至,安全领域迎来AI新范式

2025 年 8 月 6 日,360 集团创始人、ISC 大会主席周鸿祎在第十三届 ISC.AI 互联网安全大会上发表题为《ALL IN AGENT》的主旨演讲,宣布智能体(Agent)将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核心形态,标志着产业进入 “智能体元年”。作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军企业,360 提出将以 “安全 + AI” 双主线战略,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工厂推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并构建以安全智能体为核心的新型防御体系。

周鸿祎:智能体元年已至,安全领域迎来AI新范式

演讲回顾:AI时代呼唤安全智能体

他指出,智能体是大模型的进化,核心能力在于利用大模型推理能力自主规划分解任务,以及依据MCP工具标准使用各种工具,“智能体包含了大模型,大模型相当于智能体的大脑,智能体相当于大模型的身体手跟脚”。

关于智能体的发展趋势,周鸿祎认为通用智能体难以实现,专业智能体更具生命力;专业智能体需多个基座模型协作、专业知识数据及专业工具支持;且会从单智能体向多智能体发展,还将推动人机交互范式和人类角色的转变,促进智能体经济繁荣。

演讲中首次提出智能体五级分类体系:L1 聊天助手(如 ChatGPT)、L2 工作流智能体(固化 SOP 流程)、L3 推理型智能体(大模型驱动自主规划)、L4 多智能体蜂群(协作完成复杂任务)及 L5 自创造智能体(智能体生成智能体)。360 已实现 L4 级智能体蜂群技术,可连续执行 1000 步任务、调用 100 个工具、消耗上千万 Token,成功生成包含上百个分镜的 10 分钟完整视频。

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核心挑战,周鸿祎强调智能体将带来两大变革:一方面解决安全运营专家稀缺困境,”每个企业只要有算力就可以部署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安全专家智能体”;另一方面应对黑客智能体的崛起,”过去是人对抗人,未来将是人对抗机器集群”。360 推出的安全智能体基于安全大模型与工具链整合,可复刻高级专家能力,实现攻击检测、态势研判、应急响应的全自动化。

此外,周鸿祎还在演讲中正式发布 360 智能体工厂,提供从 L1 到 L4 级智能体的全栈构建能力。该平台包含八大基础设施与十大增强能力,支持智能体自动编程、浏览器操作等核心功能,”让业务专家无需编程即可打造专业智能体”。目前 360 已基于该平台开发出安全运营、营销创作等多个领域的智能体产品,并开放智能体雇佣市场,企业可灵活组合不同功能的智能体形成协作团队。

周鸿祎表示,AI时代呼唤安全智能体,360是首家以智能体驱动安全的公司,打造了360安全智能体及智能体工厂,“让每个企业都能打造自己的L3和L4的智能体”,助力重塑数字安全。

深度探索:智能体的落地路径、技术演进与生态布局

会后,周鸿祎就智能体发展的核心议题与媒体展开深入讨论。

周鸿祎:智能体元年已至,安全领域迎来AI新范式

ALL IN AGENT:以智能体驱动AI成果落地  

本次大会的主题“ALL IN AGENT”在周鸿祎看来是双关语,其既指向人工智能,更凸显智能体(Agent)的核心地位。周鸿祎表示,当下不应再笼统谈论AI或大模型,而是要“用成果说话”——智能体的价值在于交付实际成果,“要么给我一个PPT,要么给我一个报告,要么给我一个成品的视频,要么把安全的一个报警处理掉”。对企业客户而言,智能体可在安全及各类业务中替代工作流程、与岗位协作;对安全行业来说,需突破传统应对模式,以智能体应对黑客智能体的批量攻击。

对 360 自身而言,战略上要求所有业务,包括 AI 搜索、AI 浏览器、安全产品等,都全面融入智能体。公司内部各部门都要在打造智能体方面加大投入,以期实现工作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让员工能平衡工作与生活。让智能体的发展“用之于人”,蕴含着360集团对智能体作为 AI 发展重点与方向的笃定。

L3 深化与 L4 协作智能体技术的下一步突破

在技术演进路径上,周鸿祎认为 L3 级推理型智能体仍有巨大提升空间,关键突破点在于三个方面:”第一是 DeepSeek 推动的推理模型普及,使大模型具备任务规划能力;第二是 MCP 标准统一工具接口,解决智能体 ‘ 用工具 ‘ 的核心难题;第三是上下文管理能力,360 已实现智能体连续消耗 100 万 Token、稳定执行 100 步任务不出错。”

而对于 L4 多智能体蜂群,协作机制是主要挑战。”就像管理团队需要层级架构,多智能体也面临对齐难题。” 周鸿祎介绍,360 通过蜂群式调度中心实现了智能体间的信息共享与任务并发,目前在视频创作领域已实现近 10 个专业智能体协同工作,包括编剧、分镜设计、美工、配音等角色。他强调,多智能体不是简单叠加,而是 “有机协作的数字团队”。

如果展望L5级智能体的呈现模式,周鸿祎则预言,“是智能体能够制造智能体”。

智能体安全风险:从工具滥用到目标对抗

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人类也不得不直面 AI 安全的终极风险。针对大模型智能体的“反抗”,周鸿祎提出 “以模制模” 的应对策略。他警示:”大模型有了智能体之后,反抗能力就强了很多。它可以发邮件、操纵电脑、甚至把自己迁移到其他系统。” 不同于传统安全问题,智能体风险源于目标驱动的自主行为,”不需要意识,只要有目标就可能产生与人冲突的策略”。

为此360也将采取三重防护机制:一是构建专门监控智能体行为的大模型;二是设置关键操作的人工确认环节;三是开发智能体行为审计系统,”每一步思考过程、工具调用、中间结果都完全透明可追溯”。

人机协作新范式:从工具使用者到智能体管理者

周鸿祎认为,智能体时代人类需要培养三种核心能力:一是精准表达能力,”使用智能体的人成为了‘导师’,要像指导实习生一样清晰定义任务”;二是拥抱不确定性的心态,”智能体结果是锯齿状的,要接受波动并调整沟通方式”;三是关键决策能力,”在创意审核、风险控制等环节保持人在回路”。

中国大模型开源生态:根技术突围与全球竞争力

谈及中国 AI 发展路径,周鸿祎坚定看好开源模式的战略价值。”目前 Hugging Face 上中国开源模型下载量领先,千问、DeepSeek 等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基座模型。” 他认为开源不仅加速技术迭代,更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生态壁垒:”美国很多大学和企业的模型都基于中国开源技术开发,这种生态反哺使我们的模型持续进化。”

针对智能体商业化前景,周鸿祎指出:”Agent 不存在活不活下来的问题,而是如何快速进化。当前产品领先周期不到一个月,唯一的护城河是执行力。”360 通过开源 + 云服务的模式,降低企业使用门槛,”即使技术暂时落后,通过开源生态的快速迭代也能实现赶超”。

ALL IN AGENT,不仅是智能体从技术概念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转折,更揭示了AI时代的核心竞争逻辑:从单一模型比拼转向“智能体生产力”的全面较量。从网络安全领域的攻防范式革新,到多行业通过智能体工厂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体正以“专业分工+协同蜂群”的形态重构产业效率。这场变革的深层意义在于:人类角色从工具操作者进化为智能体管理者,人机协作的“新生产关系”呼之欲出。而从行业发展看,中国开源生态的崛起与智能体分级技术的突破,为全球AI竞争提供了“根技术+场景落地”的双轮驱动样本。

原创文章,作者:王 殿漪,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moai.com.cn/archives/12102

(0)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