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之家讯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IDC MarketScape:中国大模型开发平台2025年厂商评估》报告。在覆盖国内主要厂商的评估中,中关村科金凭借大模型全栈技术能力、智能体开发平台以及多行业应用成果,进入“领导者”阵营。IDC认为,其技术与商业应用的平衡能力具有代表性。

大模型平台分化趋势与技术契合
IDC在报告中指出,大模型行业正在形成两类主要方向:其一是底层平台,需要打通企业数据分析与AI开发的衔接,实现更快的数据流通与应用上线;其二是智能体平台,正向低代码/无代码演进,使非技术人员也能搭建AI应用。中关村科金的得助大模型平台与这一趋势高度契合,作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底座,该平台已通过国家深度合成服务算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双备案,并获得中国信通院4+级认证。
目前,得助大模型平台已形成“算力—数据—模型—智能体”的全链路能力,构建起“训推平台+智能体平台”的双引擎架构,分别从降低底层开发成本和提升上层应用效率两个方向切入,试图解决企业大模型落地过程中的核心难题。
技术布局:训推与智能体双平台
在大模型训推平台方面,企业通常面临算力不兼容、成本高企与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中关村科金的方案支持多类主流算力资源的调度与统一管理,并兼容开源与私有模型;同时,提供包括全参训练、LoRA(轻量化微调)等多样化训练方式,以降低训练与推理成本;此外,平台还引入模型仓库与私有化部署机制,强调数据与模型的安全可控。
在智能体开发平台方面,其重点在于降低应用门槛。平台通过可视化工具和丰富的模板组件,使非技术人员也能构建应用,并提供知识管理、RAG(检索增强生成)框架、全链路调试工具等,以提升应用的稳定性和知识准确度。该平台近期入选沙利文“2025年中国AIAgent最佳实践应用榜单”。
行业落地与应用案例
在应用层面,中关村科金已与金融、工业、交通、汽车和政务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合作,打造出一系列大模型与智能体结合的案例。例如,在金融领域,与中信证券、华福证券合作开发智能投顾和智能质检系统;在工业领域,与中国船舶集团和南方有色金属公司合作构建垂类大模型及智能体;在交通基建、汽车及政务领域,也分别落地了项目,覆盖知识问答、智能质检、客户服务与文档管理等场景。
IDC此次将中关村科金列入“领导者”阵营,强调其在技术能力和商业落地上的综合表现。未来,该公司表示将继续推进得助大模型平台的升级,并在企业级大模型应用场景中深耕,探索“垂类大模型+行业智能体”的组合模式,以支持更多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原创文章,作者:志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amoai.com.cn/archives/13087